close
打造口岸明珠 建設國門河口



迷人的夜景

作為雲南省開發開放較早的邊境口岸之一,河口口岸自1897年開埠通商、1910年滇越鐵路建成通車以來,幾經興盛衰落,歷盡滄桑。1992年,國務院批準河口為沿邊開放縣,設立邊境經濟合作區,古老的通商口岸煥發出勃勃生機。

基於這樣的城市特質,近年來,河口瑤族自治縣按照“開放主動、內外聯動、產業驅動、三區互動,邊產城融合發展”的“四動一融合”發展思路,著力把河口口岸建設成為雲電動床南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、中越跨境經濟貿易示范區、“邊產城”融合發展的國際口岸城市。

有著百年文脈、商脈、人脈傳承的河口,再次找到新的發展空間和方向,蓄勢待發,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。

文化引台灣電動床工廠

分類保護延續城市文脈

從空中俯瞰,紅河與南溪河構成一個大寫的“V”,在頂端的交匯處,兩條河流一清一濁,分界線清晰可辨,構成自然界“涇渭分明”的奇觀。鬥轉星移,河水緩緩向前,將中越邊境異域文化、瑤族文化、法式文化等串聯起來,形成瞭河口兼容並蓄、包容多樣、獨具魅力的人文景觀。

“目前,全縣擁有河口對汛督辦公署舊址、河口海關舊址兩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8處州級、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,這些是時空變化留給河口最珍貴的印記。”河口縣文物管理所副所長梁玲介紹,“文化遺存的保護,在遵守文物保護法律的前提下,一方面要通過劃定紅線明確保護對象和范圍,另一方面要實施分類保護、分級保護,並嚴格落實。”

古炮臺是河口的一處重要文物遺址,炮臺坐北朝南,始建於公元1886年,是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鬥爭而構築的軍事要塞。登上古炮臺眺望,目光所及,沒有一處高層建築遮擋住四圍的天際線。“對古炮臺的保護,不僅包括四至界限內的歷史遺跡,還要完整地呈現一百多年前炮臺易守難攻的戰略地位、雄踞一方的氣勢。”縣文管所負責人介紹,考慮到新建的項目可能會遮擋炮臺前方的視線,破壞遺址風貌,縣裡重新調整瞭部分項目規劃,為遺址讓路。

與有形的實物遺跡不同,民風民俗、傳統手工技藝等無形的遺存更是點多面廣,河口“虛功實做”通過挖掘、研究、整理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。

華燈初上,瑤山鄉村民鄧壽春走進“非遺文化體驗站”開始瞭晚間的“功課”。薄如蟬翼的竹片上下翻飛,一隻呆萌的小螞蚱出現在他靈巧的手中。“瑤族竹編有悠久的歷史,有瞭體驗站,算是登上瞭大雅之堂。”老鄧的手藝不僅吸引來四方遊客,還讓他招收瞭一個越南徒弟,盡管兩人語言不通,但看著小徒弟在慢慢摸索中找到瞭感覺,老鄧開心地說,“隻要你願意把瑤族竹編傳承發揚下去,我都可以毫不保留地教給你。”

產業聚人

傳承創新拓展城市商脈

紅瓦黃墻,百葉窗,拼花地磚……在滇越鐵路大橋附近,不經意就會走進一幢法式建築,這裡聚集著河口海關、法國駐河口副領事署公署、河口郵政大樓、老碼頭等舊址,一座座地標建築見證著河口百年前的繁榮。11月10日,與此地毗鄰,異域風情街正式開街,遊客又多瞭一個美食、休閑、娛樂、觀光的好去處。

“我的母親是越南人,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她就在老屋的後面種下瞭兩棵咖啡樹,從發酵、脫皮、去殼、炒制、研磨都是自己動手,就是物資困難時期,我們傢也可以喝到正宗的越南咖啡。”朱慧的“滇越鐵路咖啡吧”就在異域風情街上,開業才幾天,慕名前來品嘗越南滴漏咖啡的遊客已經讓她應接不暇。

河口有悠久的對外開放歷史,早在公元前111年,西漢中央王朝就在河口建立瞭軍事重隘進桑關。秦漢之際,西南各族先民在崇山峻嶺中開辟瞭內聯昆明、成都,外聯交趾(越南)的“蜀安南道”、“安南通天竺道”、“馬援古道”。至唐朝,素有“南方絲綢之路”之稱。19世紀末20世紀初,紅河航道上“大船三百,小船千艘,來往如蟻,盛況空前”。自1895年清政府辟河口為商埠,1910年滇越鐵路建成通車,對外貿易繁榮,成為雲南省對外最大的商品集散地,並迅速發展成為我國西南邊境上的一座新興商業城市,商賈雲集、店號林立、旌旗招展、熱鬧非凡。

如今每到節假日,濱河路上人流、車流熙熙攘攘。商傢、人氣的匯聚首先得益於路網的完善和城市管理升級,以口岸為輻射中心的商圈促進瞭老城區商業的繁榮。

2017年7月,河口縣印發《深入推進“邊產城”融合加快河口開放發展的實施方案》,提出圍繞“開放主動、內外互動、產業驅動、三區聯動,努力打造‘邊、產、城’融合發展示范”的工作思路,充分發揮通道、區位、平臺等優勢,抓實抓好 “跨合區、口岸、國門城市、興邊富民”四大建設重點,在更大力度、更寬領域、更高層次上謀劃推動全縣開放發展。

誠意留人

開放發展吸引城市人脈

對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國際化程度不僅是衡量城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準,還是推動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。河口從“城市開放”走向“開放城市”,在更高層面、更深層次、台中洗水塔更廣領域融入世界,構建縣內縣外的“朋友圈”。

11月中旬,河口迎來瞭法國旅行商考察團,考察團由阿爾蒂普拉諾、探索者、安特麥德等18傢旅行社組成,考察團先後前往中國越南城、河口口岸花園、異域風情街等實地考台灣電動床工廠察。大傢對河口打造口岸明珠,建設國門城市的成果無不滿懷期待,“美麗的自然風光、濃鬱的人文風情令人陶醉,更令人動心的是,河口擴大開放、融入全球躊躇滿志、信心滿懷,其誠意可嘉,其願景可期。”一位考察團成員表示。

國之交在於民相親。文化交流是打造國際化營商“軟環境”,促進合作、增進情誼的無形紐帶,能達到“潤物細無聲”的效果。

阮香雨是老街市的一名音樂教師,每到周末,她總要帶著獨弦琴來到紅河谷1897餐廳,向遊客演奏越南傳統音樂。“希望能以我的個人力量推動越南文化在中國的交流與合作,增進中國觀眾對越南文化的瞭解和欣賞。”

以誠為信,廣交朋友搭建合作平臺,為河口開展國際經貿合作提供有力支持,帶來瞭豐碩的成公家機關水肥清運果。

2017年,全縣預計接待海外遊客31.56萬人次,同比增長47.7%;預計接待國內遊客295.14萬人次,同比增長41.1%;旅遊業收入預計實現39.2億元,同比增長24.9%。

河口縣旅發委主任周學兵介紹:“作為紅河州乃至雲南省承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、兩個資源的重要門戶,未來我們將以國際化旅遊城市為目標,遊客來到河口將會體驗濃鬱的異域文化、邊境文化的旅遊氛圍。”

雲南日報 記者 李樹芬/文 通訊員 馬熙騰/圖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bf755l3j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